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典型病例 > 恶性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分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恶性肿瘤。其临床特征如下:

 

一 局部表现:

 

淋巴结肿大:较多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无痛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陆续发现。淋巴结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期和中期互不融合,可活动。后期可互相融合成大块,直径可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

 

纵膈:好发部位之一。多数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X光片上有中纵膈和前纵膈的分叶状阴影。有的患者可有急剧发展的上腔静脉压迫症或气管、食管、膈神经受压的表现。

 

肝与脾:原发性肝恶性淋巴瘤少见,继发侵犯肝脏的并不少见,部分病例可以肝脾肿大为首发症状。发生于脾的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好,有肝受侵的预后不佳。

 

结外器官:罕见情况下HD有结外器官如骨、咽淋巴环、皮肤、消化道、脑等的浸润。

 

二 全身表现:

 

全身症状:约10%的患者可以发热、发痒、盗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长期不规则的原因不明的发热,经2年以上始发现表浅淋巴结肿大放得确诊。

 

皮肤病变:患者可有一系列的非特异性皮肤表现,常见的是糙皮病样丘疹、带状疱疹、全身疱疹样皮炎、色素沉着及剥脱样皮炎。晚期淋巴瘤患者免疫状况低下,皮肤感染常经久破溃、渗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肤增厚、脱屑。

 

贫血:月10%-2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有贫血症状,甚至可发生于淋巴结肿大前几个月,晚期患者更甚。

 

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皮肤表现,如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感觉或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多发性肌病等。

 

免疫功能低下:由于患者免疫状况低下,可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如新型隐球菌等,也可发生血源性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脓肿。恶性淋巴瘤侵犯脑实质可伴发脑出血。

 

病例解析:

 

患者信息:58岁,男性

诊    断:2012年7月发现右腋下肿大,同年8月21日诊断出肿瘤直径为8CM。医院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滤泡性)。同年9月开始抗癌治疗,3个月后未见改善,同时悸动、气短等副作用明显。同年12月再次检查,施行细胞免疫治疗。

 

 

 

 

        治疗情况:患者经过6次NK细胞免疫治疗后,癌巢明显缩小。

 

      治疗前后对比:

 

治疗前                                              治疗后

 

悸动、气短等副作用明显                            副作用消失,肿块明显减小

 

      经验分享:NK细胞属于自体免疫细胞,治疗过程无副作用。在此病例中,NK细胞免疫疗法对于恶性淋巴瘤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了自体抗癌能力。

 

  恶性淋巴瘤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模式基本都着眼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常难彻底消灭肿瘤细胞,又易损伤正常组织,尤其是在抗肿瘤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机体免疫系统。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又一模式,主要是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